1、当梁思成和林徽因学成归国,梁启超并没有同意他们两个人直入清华建筑学系去做研究,而是让他们俩去了条件非常艰苦的东北大学。因为他认为在那里是拓荒,是开垦一片新天地,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力在艰苦的考据中去完成事业。其实这就是为了磨砺他们的仁爱之心,培养其“不忧”。
2、这封写于1927年2月的信中,用曾国藩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进行了总结。
3、关于梁启超的10本书,值得好好读,值得收藏下来慢慢研读。
4、梁启超自身,出生在一个极为普通的耕读家庭,他凭借独特的天赋和时代际遇,实现了阶层突破。
5、况且我们中国的过去,哪里曾出现过所谓的国家呢?不过仅仅有过朝廷罢了!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自立于这个地球上既有数千年,然而问一问这个国家叫什么名称,则竟没有名称。前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的,都是朝廷的名称罢了。所谓朝廷,乃是一家的私有财产。所谓国家,乃是人民公有的财产。朝代有朝代的老与少,国家也有国家的老与少。朝廷与国家既是不同的事物,那么不能以朝廷的老少指代国家老少的道理就很明白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时代,是周朝的少年时代。
6、梁启超认同和推崇西方文化的核心“自由精神”;反对西方把物质生活、科学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但并不反对科学,更不是要放弃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倡导个体本位的文化理论观;对欧洲文明的前途抱持乐观。
7、夫以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中国,而使欧西、日本人谓我为老大者何也?则以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非哦几十年八股,非写几十年白摺,非当几十年差,非捱几十年俸,非递几十年手本,非唱几十年诺,非磕几十年头,非请几十年安,则必不能得一官,进一职。其内任卿贰以上,外任监司以上者,百人之中,其五官不备者,殆九十六七人也,非眼盲,则耳聋,非手颤,则足跛,否则半身不遂也。彼其一身饮食步履视听言语,尚且不能自了,须三四人在左右扶之捉之,乃能度日,于此而乃欲责之以国事,是何异立无数木偶而使之治天下也。
8、吾见乎玛志尼之能令国少年也,吾又见乎我国之官吏士民能令国老大也。吾为此惧!夫以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中国,而使欧西日本人谓我为老大者,何也?
9、他特别关注子女们人格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希望自己的子女都具有“不惑”、“不忧”、“不惧”的君子德行,养成健全的人格,成为新民。无论遇到何事都能有睿智的判断,坚定的信念和勇敢不惧的精神。
10、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 梁启超
11、深圳•新洲红树碧道全国篆刻肖形印作品展征稿启事
12、上世纪50年代初,梁思礼还很年轻,每天总是忙忙碌碌,常常出差不在家。与他年龄相近的侄女辈觉得他有点神秘,总想打听他究竟在干什么。
13、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如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
14、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15、“九一八”事变前夕,梁思成夫妇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文献考证的研究方法,组织调查队,从1931-1937年间走遍了华北地区,到偏僻的乡村探寻古代建筑,对诸如五台山佛光寺(唐)、太原晋祠(宋)等进行测绘、摄影、分析、研究鉴定,写出有科学价值的调查报告。
16、这种身心性命之学,天然地就需要一个自然灵动的氛围,需要学的人与讲的人之间能够性命相托,要弟子能够拳拳服膺、学而不厌,要老师能够传道授业、诲人不倦。一旦被纳入体制化的轨道,就会变了味道——好像把仁、义、礼、智都分别赋予了学分,这学期学仁,下学期学义,等这四门课的学分都修满了,学生就能当上圣人了——其结果,恐怕多半也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大师」遍地、伪儒辈出。
17、“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彼宜从实际上日用饮食求学问,非专恃书本也。
18、觉醒年代的清华学生,也如百年后的今日一样,常常感到痛苦与空虚。梁启超便苦口婆心地劝着他们,「青年们啊,你感觉这种苦痛吗,你发见这种危险吗。我告诉你唯一的救济法门,就是依着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做去。……我以为阳明知行合一这句话,总算是有永久价值而且最适用于现代潮流的了」。(〈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
19、★妻子李蕙仙过世,弟弟梁启勋忙于家事,梁启超山长水远也要写信给子女,嘱咐他们写信慰问叔叔,好好亲近一番。
20、至于孙子辈儿,哈哈,不用我说,人家早就想也不想了!这是人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嘛。总之只有放下自我,才能战胜死亡,充分享受生期。至于身后之事,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是我应该费心去想的!
21、不过,回国创业的道路充满坎坷。1962年的一次导弹发射,留给梁思礼的是一段惨痛的记忆。“发射后没多久,导弹就不听使唤地掉在了当时距离我们300米的地方。”试验虽然失败了,梁思礼却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2、★梁思成和林徽因少年脾性,偶尔吵嘴,梁启超不好太直白地插手,但又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关心,于是迂回写信给长女梁思顺,求帮忙观察了解。(梁启超最著名的一段话)。
23、随后的两年时间,梁思礼是在无数次的试验中度过的。在经过17项大型地面研制试验,105次发动机试车后,东风二号导弹在1964年6月29日发射成功了。
24、“志摩、小曼皆为过来人,希望勿再作过来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1、任公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
2、我们绝大部分普通人,都很难达到梁启超的高度,但作为家长,有一点是共通的。
3、1923年,梁思成清华毕业,打算与林徽因一起到美国学习建筑。
4、我分析了自己的类型,注意改变生活方式,采取适当食疗,保持心里的平静,并学会了按摩相应的穴位,后来就慢慢地好了。
5、呜呼!老大帝国,诚哉其老大也!而彼辈者,积其数十年之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喏、磕头、请安,千辛万苦,千苦万辛,乃始得此红顶花翎之服色,中堂大人之名号,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毕生力量,以保持之。
6、要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的负担。人人都希望晚年走得快一些,但死生有命,这也可以事在人为吗?
7、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情圣杜甫》《屈原研究》《中国文化史》《变法通议》等。1920年冬,梁启超应清华学校之邀,开设课外讲演“国学小史”。
8、他自认是一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还开玩笑说,倘若用化学划分‘梁启超’这个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中‘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