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文推荐 点击查看
2、如LiHua(李华)、WangJianguo(王建国)。其中,姓名应尽量使用全称,若译名过长确需缩写,则姓用全称,名用缩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如ZhangZ.Y.(ZhangZhaoyang张朝阳)、OuyangX.Y.(欧阳向远)。
3、非常不接受
4、Daissme.
5、(别不好意思啦~)
6、Andrew——Andy
7、喜欢本公号的朋友可添加qukeke1111(二群),Anatomica(三群)进入群中,欢迎交流!
8、2006年,第四届北京高校科幻知识友谊赛举办,北大、北航、北林、北商、中财、清华等八所高校的科幻协会组队参加。凌晨、柳文杨和苏学军担任评委,久未出现的杨平也过来凑热闹。聊着聊着,大家想起了严蓬,二话不说,拉出来喝酒。柳文杨是模范丈夫,活动结束后,回家去了,留下他们三人在回龙观的一家新疆饭馆前等严蓬。严蓬打了辆摩的,司机不认识路,浪费了点时间。
9、接下来,韩松的同事给孩子们上了堂英语课,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孩子们踊跃举手,争先恐后地发言。
10、@林品如
11、回想起来,作为中老年网友的本画已浸淫网络20年(略夸张,四舍五入而已),用过的网名不下几十个。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画画儿”这个既没特色、也没含义的网名就懒得再改,沿用下来。
12、星河最喜爱的科幻作家是阿西莫夫,讨论时,经常拿阿西莫夫举例。他那时的文风,看得出受王朔影响。京腔十足,解构权威,解构英雄,有点玩世不恭,但骨子里又透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怀,信守自己心中的道义。有点像《顽主》,面对改革开放的商业大潮,原先的价值观被打破,找不到方向,但内心深处仍然守着自己的真善美。现实中的星河也是个叛逆而执着的人,喜欢挑战权威,敢于怀疑一切,视规则如无物,总在尝试打破思想与文法的禁锢。
13、天津第一所成立科幻协会的高校是天津大学,筹备过程颇费周折。注册协会须经校团委批准,当然,你也可以悄无声息地成立,但办活动的时候,找场地做宣传都不方便。李奕和安春啸是天津大学科幻协会的发起人,两人找学校谈了很久。1999年春天,天津大学科幻协会正式成立,挂靠在天文协会下面,首任会长由天文协会成员担任。从第二届开始,会长职位才移交李奕和安春啸。
14、星河写过很多游戏题材的小说和随笔。玩《三国志4》,写了《梦断三国》。玩《大航海时代2》,写了《魂系四海》。玩三国主题的网游,写了《守土有责》。短篇小说《让手柄变成冲锋枪》被续写成中篇《第99条命》,还有一些小说将游戏作为线索贯穿其中,例如《决斗在网络》《带心灵去约会》《大脑舞台》《的哥》等。《大脑舞台》之前,还有一篇《网络渣滓》,被《家用电脑与游戏机》杂志同时评为最受欢迎和最不受欢迎的作品。这些游戏小说后来被结集成册,星河写了篇题为《游戏当年》的自述。
15、1997年4月16日,水木清华BBS科幻世界版正式上线,杨平是首任版主,网名“Voodoo”。星河、严蓬、江渐离、凌晨、潘海天、周宇坤,北京帮的一群人陆续加入,成为这个版的活跃分子。
16、寂寞系列——孤独摩天轮、寂寞成灰;
17、国内最早的科幻论坛是中国科技大学BBS的科幻版,上线于1996年。水木清华BBS成立一年,杨平申请开设科幻版块,未获批准。他转至北方交大红果园BBS,开了个科幻版。半年后,再向水木清华BBS提交申请,这次通过了,新版被命名为“科幻世界”。管理员认为,这个版块应当归入“休闲娱乐区”,但杨平坚持把它放在“文化人文区”。(用名字字母缩写取网名)。
18、资生堂旗下的艾杜纱ettusais创立于1991年,品牌名的读音为“et-tu-say”,本为法式俚语,意即“Youknowwhat”(你知道吗……),是年轻女郎日常聊天、分享讯息的口头禅。以此为品牌名字,明显走青春朝气路线,鼓励女性勇于表达主见,分享乐趣。
19、杨平从小喜欢胡思乱想。放学的路上,给同学讲自己编的故事,快到家门口时,故意卖个关子,第二天接着讲。在学校图书馆的杂志上,他读到一篇科幻故事的简介,短短几百字,看得心潮澎湃。后来才知道,那是电影《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的剧情梗概。学校家属楼安装闭路电视,调试用的电影是《星球大战:新希望》。图像歪歪扭扭,黑白的,噪点很大。父亲说,别看了,伤眼睛。他不肯,非得把它从头到尾看完。
20、 (2)头像吉祥卡通形象
21、提起笔,才发现,最缺的还是文字功底。有人写出来的东西,平铺直叙,像一杯白开水。有人不会表述,想得很多,就是倒不出来。这群人中间,除了星河和苏学军,其他人没多少写作经验。初学写作者,往往有强烈的表达欲,想到一个点子,不顾一切要把它表达出来,这时候需要有人在旁边敲打敲打。旁观者没有那么急切的表达欲望,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文章的缺陷。有什么问题,给你指出来。有什么想法,帮你补充扩展。卡了壳,大家头脑风暴。一起交流,肯定比一个人瞎琢磨好。相互比较,才能看出各自的不足。
22、罗洪斌偶尔也会在自己的博客上写点东西。“对我们这些人来说,怎么讲呢,科幻就是脑子里的一根弦。不管现在忙的是什么,可能做别的去了,可能不写了,但时不时还是会找出来,拨一拨弹一弹。”他说。
23、韩松也为《立方光年》写过稿。严蓬把韩松的稿件推荐给自己中文系的同学看,他认为韩松的文学功底不亚于当时的孙甘露、苏童、余华等主流作家。
24、论坛里拽个文、抒个情,或者打情骂俏眉来眼去,或者文人相轻帮派乱斗。那时连网游都是MUD游戏,在文字中行走江湖,快意恩仇。(不懂这种游戏的,说明你真的hin年轻。)
25、转过年来,这台电脑就丢了。可能是因为三天两头扎堆通宵玩游戏,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撬了严蓬家的房门,主机显示器音箱一锅端,还有他托朋友刚从美国带回来的调制解调器。
26、15
1、让你大开眼界爆笑不止的吃货传奇
2、指网络姓名。
3、荆戈召集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的科幻协会,与新蕾出版社座谈。新蕾出版社采纳他的提议,将新刊命名为《科幻时空》。没有刊号,以丛书形式出版,每季度一本,读者以青少年为主。两个高校科幻协会的核心成员为新蕾出版社做兼职编辑,试办了几期,最后停了。第二年,另一本老牌杂志《科幻海洋》也曾短暂复刊,同样没能维持多久。
4、饶忠华当时还与林耀琛一同,带领编辑,将自清末以来直至七十年代末散见于各类出版物的科幻小说整理出来,摸清了中国科幻近百年的发展脉络,并对古代典籍中涉及科学幻想的有关文献作了发掘整理。然后将每一篇小说浓缩改编,精炼至数百字或数千字,按年代顺序和内容分类加以编排,于1982年出版《中国科幻小说大全》。以现在的眼光看,其中有些并不算科幻,只是科普故事。但那个年代,科幻与科普并不分家。
5、_弥尔Mer
6、这群作者后来被称为“北京帮”。说是“帮”,其实挺松散,没什么帮规,就是一群朋友定期聚会。“帮”的另一含义是,自成体系,形成一个小圈子,外人不太容易融入。也挺正常,朋友之间相处久了,总会形成默契。几个熟人互相玩梗开玩笑,旁人听不懂插不上嘴,难免有被孤立被排斥的感觉。后来,大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聚会时尽量让小圈子的氛围淡一些。
7、树上的卡夫卡
8、喻京川在宣武区科技馆工作,后因擅长科幻美术,被调至北京天文馆。他和金霖辉都是科幻美术爱好者,从1990年代初开始为科幻杂志创作插图。史叶红是金霖辉的朋友,在戏剧学院舞美系有一间小画室,大家也在那里聚过。席恒青同姚海军很熟,为《星云》画过杂志封面。还有一位叫做张强的美编,也参与过几期。
9、好听的成语或词
10、已经到了几乎人人都离不开社交平台的时候,当你在输入栏写下你的昵称,在图片库中找到能呈现你的头像,在简介栏写下那几句或沉重或清闲的语言,那些东西是否是另一个你?
11、 日行一事,精进人生,每天进步一点点!阅读改变认知,读书点亮人生,学习创造价值。
12、2007年7月4日,星河坐在鲁迅文学院的课堂上,听作家陈建功的文学讲座。陈建功在谈到文学审美取向的变迁时,提及一位年轻的科幻作家,柳文扬。陈建功说,柳文扬刚刚去世。
13、QQ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14、Redamancy(当你在爱着某人时,某在爱你)
15、文案:娄纯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