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3、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译文:富贵时不能腐化堕落,贫贱时不要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0、(译文)人最重要的是人民,国家是将要的,而君主的地位是最轻的。
11、(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1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3、感悟:曾经有许许多多的先贤为了追求真理,挽救民族危亡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之所以这样,就是真理在引导他们。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我们仍要坚持自己的追求,坚持去做正确的事情。
14、(译文)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16、(译文) (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18、孟子十大经典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9、孟子·教师·中国·古人
20、感悟:圣人的心思无非是造福天下,但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他们贫贱时能修养道德、坚守本心,在身居高位时能造福天地。而小人贫贱就为非作歹、偷鸡摸狗,即使身居高位也只会盘剥百姓。所以穷要穷得有志气,富要富得正当。
2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儒家修身齐家的重要标准。
22、(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2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4、(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5、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孟子有什么特长,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6、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感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2、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认为,人不经过学习就能做到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能知道的,是良知。这里的“良能”和“良知”其实指的就是人的天赋。不过,孟子注重的这个“天赋”跟我们日常所说的“天赋”不同,我们日常所说的“天赋”内容广泛,涉及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而孟子所说的“天赋”是具有特定指向性的。那么,孟子所讲的“良知、良能”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3、释义: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4、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5、(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6、(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7、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8、(译文)孟子说:“(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9、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10、(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1、(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12、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13、(译文)孟子说:“荣华富贵不能乱我的心,贫贱困厄不能变我的志,威武强力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大丈夫啊!”
14、(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是这句吗??
15、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16、(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7、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8、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19、(诸葛长青:zhuge8031@1)
20、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信书,不如无书。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语录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名言仁者无敌。孟子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1、(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22、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上)
23、(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24、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5、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6、孟子·感恩父母·宽容·亲情
27、(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
2、(译文)孟子说:“……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便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如果不用音乐方面的六律,便不能端正五音;……如果不实行仁政,便不能把天下治理好。”
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4、孟子·文化·道德经·道德修养
5、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7、(5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8、(感悟)人永远是制胜的第一要素。不要羡慕他人的好运气,你必须明白,强大的武装的自己,永远胜过好运气。
9、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0、大意:人的祸患就在于喜欢对他人指指点点。
11、(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12、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战国孟子《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1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4、(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16、(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1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1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9、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
20、翻译:不倚仗年龄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兄弟的势力去交朋友。
21、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22、(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23、(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4、诸葛长青简介:诸葛长青,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者,愿与天下志同道合者一起“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25、(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6、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离娄上)
2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2、孟子曰:“然。”(告子下)
3、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4、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
6、《道德经》最厉害8种思维颠覆你的大脑,读完真的不一样!
7、释义: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解忧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对父母孝顺,父母喜从心生,身体健康,就是我们的福。
8、(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0、(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1、(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12、译文:能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能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4、(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5、(译文) (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16、(译文)孟子说:“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是获得了天下。获得百姓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支持了。获得民心也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到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17、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尽心下)
18、(译文)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19、(5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0、(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孟子
22、(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3、(3)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4、(感悟)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舍身取义”传唱千年,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道义,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九死不悔。
25、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26、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7、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大意:以武力战胜人,那不是心服,只是力量不够罢了;以德服人才能使人心服口服!
2、孟子对曰:“……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3、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5、感悟:如果我们在生活上,与人发生争执,一味地用自己的优势压制别人,只会将矛盾越积越深,到头来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我们在处理这些事的时候,应当将心比心,学习宽容,和颜悦色地与人协调。
6、(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7、(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