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处)《江雪》——唐代:柳宗元
2、万径人踪灭,意思是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3、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雪
5、柳宗元不是生性淡泊之人,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执着的。他虽然好佛,但他的思想基本上还是儒家的。他一生有两项重大活动:一是参与永贞革新,一是领导古文运动。这二者都与他复兴儒学、佐世致用的思想有关。
6、指导单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协办单位:北大未名集团
7、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懂文本的能力,读懂一首简单的五言诗的内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积累毕竟有限,如果不借助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古诗的意境以及文本的真正内涵,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课前引导学生了解、读懂柳宗元的一生是这首古诗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班学生已经能够上网查阅资料,但筛选能力,概括能力尚且不强,因此,指导学生如何整合资料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所在。
8、今天小雨姐姐将和小朋友一起朗诵一首唐诗《江雪》。
9、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10、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1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
12、赏析: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13、生:我们会在小区滚雪球、堆雪人。
14、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15、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了由王叔文、王伾等人一起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想要改变唐朝逐渐衰落的局面。
16、课后试读这些诗,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7、《江雪》整首诗的意思是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18、唐·李白我携一尊酒,独上江祖石。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石。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望坐此台,长垂严陵钓。寄语山中人,可与你同调。
19、生:我看到很多鸟儿在丛林中飞来飞去。
20、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21、解释: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1、新课标下的古诗词教学,应该转变观念转变教法,吸取传统教学中的营养,守真归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有责任让古老的文化经久不衰;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义务让“古老”的诗词奏响“创新”的凯歌。
2、但是作者用了绝和灭,就极大的突出了当时的寂静和沉默,上两句描绘了当时的没有生气,但是后两句有一点点浮动的意思,也可以这么说收到前两句是写的远景,按照正常的理解他只是规划了一个轮廓罢了。
3、预设:孤独、孤寂、孤单、独处、独个
4、这样写的意思就是他非常想脱离这个世俗,但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再加上作者本身孤傲的性情,把老翁放在最后面和雪连起来,就更有画面感。
5、通过“读一读、猜一猜、想一想、品一品、说一说、比一比”的方法学习古诗。
6、小组合作学习。同法理解“孤”、“独”的意思
7、然而正如坡仙所说,柳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诗人并未一味地通过外物来表现自己的孤独。诗人也有自己可乐之处。我们注意到,诗人选择了“渔者”作为自己的“形象代言人”。渔者在中国历代文人笔下多是智慧的象征。诘屈原于江畔的,是渔父;于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是“白发渔樵”,《西游记》中笑傲王侯的,也是个渔夫。柳宗元的选择,实际上是他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认同。诗人因外界给予孤寂,于是转向独我的`追求——这也是中国文人惯有的手笔,达则儒,穷则道。不能济天下,于是只好独善其身了。
8、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9、本栏目所展示的微课均选自“全国中小学优秀微课征集活动”中的优秀参赛作品,如您也希望您的微课作品得到大赛组委会的认可并向全国师生推荐,请马上参赛吧!
10、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11、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
12、选题要简明,内容须科学正确、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用规范的技术和语言,要达成目标教学且形式新颖、精彩有趣;
13、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
14、预设:环境:寒冷、寂静、悲凉、凄凉
15、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16、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
17、当柳宗元被贬到永州,精神上受到刺激,非常的压抑。他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表达自己内心孤傲的情感,道出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18、每天学一首古诗词No.15
1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能读出文本的内涵,感悟“钓”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1、《江雪》——唐代:柳宗元
1、(1)分别用“孤”和“独”组成表达心情的词语。
2、白话释义:四周的山峦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就连小路上也看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进行垂钓。《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这首诗托景言志。作者用洗炼的笔墨,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心中无所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顽强意志。
3、师:孩子们,鹅毛般的大雪,飘飘洒洒从天空飞落下来,山川河流都失去了往日的欢腾,可是,当我们来到这里去看到了异样的景象。
4、或许人的生命本来蛰伏的东西太多,我们原以为自己平庸、乏味,原以为自己道不如人,其实,人人的生命都有灵光,雪的映照,使灵光跃现出来,原来,这里也可以灵光绰绰。
5、在这首诗当中,“千山鸟飞绝”中的(绝),是没有的意思。
6、(设计意图)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就是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应该统一在语言文字上,应该落实在语言文字上。工具性与人文性,无非就是一个语言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语言文字的内含即是其人文性,学好了语言文字,其内容的人文性很自然地就出来了。脱离文本,脱离语言去搞所谓的人文性,是架空的人文性,没有生命力。盲目的拓展,反而喧宾夺主,黯淡了主体文本的教学。依据课标的这一精神,本环节的课内拓展,仅此一首,点到为止,这对于喜欢探究的学生来说,这两首诗就是很好的范本和引子。是这节课的小结,又是课外拓展的开始,课堂教学一石三鸟,效果甚佳。
7、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8、(设计意图)常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文本,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提炼出,学习古诗的方法,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启发式教学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结合,是填鸭式教学、讲授式教学一个质的超越,是训练学生独立探究能力有效的训练途径之一。
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早已耳熟能详,可见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对孩子们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潜移默化中对国学的热爱油然而生。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揣摩自己的设计理念。
10、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11、朱菲,方胜兰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阅读共同体成员。执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最好方法是欢喜、鼓励和赞赏。我愿用一颗真诚的心走在教育的路上,让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姐姐,让每个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12、(设计意图)此环节是积累运用的过程,这是潜移默化的渗透此类古诗写作方法,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在语文意识下,体会不同时代背景下,作者如何借助一事一物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的创作思路。为学生模仿创作打下兴趣的基础。
13、预设:灭绝、绝路、绝境、绝少、灭亡、湮灭、灭迹、消灭……
14、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15、预设:“千山鸟飞”、“万径人踪”所描绘的环境:热闹、人山人海、人潮涌动、摩肩接踵……
16、原文如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译文如下: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17、“孤舟蓑笠翁”中的(蓑笠),是指披蓑衣,戴斗笠。
18、《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19、诗中表现了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20、师:你怎么知道是许多山?
21、师:我们以前学过这样表示虚指意思的词吗?
1、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2、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3、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4、《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写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5、反衬渲染,感悟情感
6、微课提交展示平台:中国微课网(dasai.cnweike.cn);
7、如此一来,诗人的心境完成了由悲愤到寂寥再到孤傲自得并夹着许多无奈的多次转换,短短二十个字,以惊人的张力包容了诗人用满世界似冷雪掩盖起来的奔突不已的情绪。
8、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由环境的寒冷凄清,体会作者的孤独寂寞,在一字一顿的诵读“千万孤独”这四个字时,想象作者会是什么样的人,能在如此冰天雪地,身披蓑衣,独钓一江雪的人,内心该是怎样的波澜起伏,该有多么坚强不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