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D(解析)阅读所给句子可知,语段主要讲的是关于盆景的概念。观察选项可知,首句为①句或③句,①句写的是何谓“盆植”,③句用一般人对于盆景的归类过于笼统这一现象,引出说明对象“盆景”,首句应为③句,排除AB两项。在①②⑤三句中,①句中“凡是”表明通常的情况;②句“如果是”表明提出另外一个对象;⑤句中“至于”一词,提出开头句所说的“盆景”,根据逻辑顺序可确定这三句的顺序应是①②⑤,可排除C项。故选D项。
2、我抢过修正带,躲进了秘密基地,拿出一把锋利的剪刀,用尽吃奶的力气沿着仅存的缝隙拨开盖子。突然,盖子飞了起来,在我面前呈现出一个不可思议又让人大开眼界的世界:粉色、天蓝色的齿轮,连结在一起,还有一串不知有多长的、雪白的带子,里面还镶着一颗黄宝石。这个世界虽然没有那么精致,但是却我见过最美的,这感觉似一阵微风,抚摸我的脸颊。
3、达尔文9岁时对他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我将来要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为此他一直在积极准备。1831年12月达尔文终于搭上海军勘察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不仅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适应性也做了正确解说,从而摧毁了神造论、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成了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先驱。
4、②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大义
5、⑤外地人听了乐亭口音,都觉得像唱歌。如果稍把语音拉长,加上鼓板,即能成为具有乡土气息的优美腔调
6、名著阅读——《绿山墙的安妮》合集分享课/教学设计/测试题/思维导图/读后感
7、●我愿用我全部的生命从事科学研究,来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巴甫洛夫
8、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大多数对世界司空见惯、冷漠麻木的成人相比,儿童离哲学要近得多。
9、“可望”是有希望,可能的意思,说明自然条件下的变异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有这种可能,用“可望”符合实际情况。
10、书中有部分词语后面用小括号进行解释说明或者补充说明。你认真读读,看哪张是解释说明,哪张是补充说明。
11、——刘佳铃2019
12、达尔文(1809-1882),英国伟大的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出生于英国一个名医之家。从小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22岁大学毕业后,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乘“比格尔号”皇家军舰做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考察,从此确立了他一生的事业。其代表作有《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其中《物种起源》一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誉为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里程碑。
13、⑤至于盆景,那么除了将树木作为主体外,还要配以拳石或石笋,和屋、亭、桥、船、塔与人物等等。
14、文章首先提出观点,就是自然界生物存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择优弃劣;然后从自然选择的基本法则与相关事实展开论述。文章论述的基本结构为总分关系。
15、达尔文年轻时,正是“神创论”与“生物进化论”思潮激烈斗争的时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神学认为,地球上各种生物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这就是“神创论”。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家则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在一定外界条件、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进化、演变而来的,这就是“生物进化论”。1859年《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界发生了一场革命。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就此成为人类认识生物进化的基石。
16、③如今乐亭大鼓演出形式是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一人持三弦伴奏。调式、调性等转换巧妙灵活,刚柔相济、褒贬兼宜
17、⑤孔子自己严以修身,到处兴教办学,想通过“有教无类”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君子
18、④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19、②培养君子的过程其实就是实现“内圣外王”思想的过程。其中,“内圣”是基础,“外王”则是目的
20、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
21、第九段:从本能的形成、遗传角度论证自然选择。
22、●开头一句提出并限定了下文所要谈的问题:根据遗传变异学说,解释生物的地理分布。
23、A.②⑥④①⑦③⑤B.⑤③①⑦②⑥④
24、(群文荐读)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
25、song老师,句子排序题在中考中不是逢考必考题。但现在取消了考标,这类题有解题技巧吗?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
26、名著阅读——《小王子》全集与阅读题测试题
27、传说北山住着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名叫愚公。
1、②中锋练熟后,就会万毫齐力,墨水均匀渗开,四面俱到,无论如何提按转笔,笔画仍圆润立体。
2、有计划地阅读是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建议,《地球的故事》要读两遍,第一遍基本能读懂意思,第二遍要细细品味语言,好好欣赏一下房龙爷爷的生花妙笔。
3、王献之深受启发,便夜以继日地练字。转眼一年又一年,当他写完这十八缸水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一名伟大的书法家了。
4、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5、——胡蝶2019
6、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
7、《劝学》第四段,“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8、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的任何东西,也不稀罕它可以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却办不到。
9、师:请同学们关注下面句子中加标记的字,这些字都是大家容易读错的,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10、你是说举“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这方面的例子还是另外举类似的例子
11、引出课题,学生齐读。
1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13、范仲淹家境贫穷,苦读诗书,他经常在冬天煮一盆粥,待其结冻后,用刀切成两半,分两餐吃,就着咸菜吃。最后终于读书有成,成为北宋名臣。
14、引导学生有计划,有重点地阅读。帮助学生制定整本书的阅读计划表,自制阅读记录单等等。让学生进行主动个性化的阅读实践,在圈圈画画记录摘抄中品味语言,在说说问问书写感受中学会表达。为了增强阅读自信,在阅读时还可以开展交流评价。如“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大比拼”等等。
15、名著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合集)
16、③所谓“中庸”的“中”,不是几何学上的中点,也不是代数学上的平均值,而是指“适中”“中正”。
17、根据课文内容依次出示三个人物插图,学生借助画面配乐背诵。
18、“界限”指领土或运动场的边界、分界线,事物之间的分界、划清界限,也指限度、止境以及分隔、划分。
19、⑥昙花,又被称作“月下美人”,花呈漏斗状,有芳香,开花季节一般在6~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