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3、目察百步,不能了了,而欲以所见为有,所不见为无,则天下之所无者,亦必多矣。
4、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5、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7、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8、不尚名、不尚利、不自贵、不自誉、不妒嫉、不妄语,不溺于音色美食。
9、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0、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生。
11、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无所有。
12、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1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4、钩曲之形无绳直之影,参差之上无整齐之下。
15、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16、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一卦变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17、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18、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9、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20、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21、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2、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24、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5、少则得,多则惑。
26、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2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不乘白鹤爱乘蛮,二十幢播左右盘,偶入书坛寻一笑,降真香绕碧阑干。
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
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7、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0、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1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3、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14、穷则反,终则始。
15、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16、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7、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8、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19、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20、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2、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
23、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24、明君不释法度,故机诈不肆其巧。
2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6、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
27、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5、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
6、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9、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
10、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11、白石似玉,奸佞似贤。
12、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1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15、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善游者溺,善骑者堕。
16、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17、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18、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1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0、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2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2、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3、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25、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
2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7、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1、大川不能促其涯,以适速济之情;五岳不能削其峻,以副陟者之欲。
2、修真之道,一得永得。
3、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4、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5、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6、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
7、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朽烂之材,不受雕镂之饰。
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9、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0、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11、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1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3、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4、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15、涤初玄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16、广车不能胁其辙以苟通于狭路,高士不能樽其节以同尘于隘俗。
1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8、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2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2、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
23、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24、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2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6、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
27、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日不知夜,月不知昼,日月为明而弗能兼也。
2、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
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8、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1、修道之人明生死,求正道,惩恶扬善,利益苍生。我们能把握的`就是今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2、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13、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4、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15、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8、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
19、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21、不务修德,而求非望之福,非愚而何?
2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3、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24、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
25、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26、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7、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3、不贪最先,不恐独后。
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9、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0、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1、吞舟之鱼荡而失水,则制于蝼蚁,离其居也。
12、君子思义而不虑利,小人贪利而不顾义。
1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6、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17、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8、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19、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20、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2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3、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
24、不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5、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2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1、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
2、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5、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6、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
7、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8、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10、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11、物得以生,谓之德。
1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3、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8、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21、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22、卉茂者土必沃,鱼大者水必广。
2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4、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5、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2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7、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2、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5、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7、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8、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鸣也。
9、让他三分,岂不自在;忍耐一刻,何等清闲。
10、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1、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12、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1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5、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清静为天下正。真思志道,学知清静。
1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7、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18、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19、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
20、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2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3、道之费隐不可道,道之发见则可道。
2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象帝之先。
25、多言多败,多事多害。前蜀。杜光庭。
26、美则美矣,未尽善焉。
27、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3、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5、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6、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7、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8、为无为,则无不治。
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1、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1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4、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15、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7、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1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9、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20、登山不以艰险为止,则必臻乎峻岭矣。积善不以穷否而怨,则必永其令闻矣。
2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22、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2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24、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25、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
26、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1、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
2、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4、欲修大道者,理无别诀,无非神界而已。
5、沮舍之下,不可以坐;倚墙之旁,不可以立。
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7、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9、惟不求利者为无害,惟不求福者为无祸。
10、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2、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3、用之者,必假于弗用也,而以长得其用。
14、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15、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轮不辗地。连环可解也。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飞鸟之景未尝动也。